廉政文化

顾炎武:针砭阿谀、澄清吏治

发布时间: 2024-05-10 15:11:43 浏览量: 发稿人:澳门正版传真

    顾炎武,初名洚,字宁人,号亭林,江苏昆山人,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思想家,著有《日知录》等。

 

  顾炎武在《日知录•夸毗》书中鲜明地表达了他针砭阿谀、澄清吏治的廉政思想,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佞谄谗媚的腐败风气,指出用花言巧语取媚于世之风正愈演愈烈,以至刚强制胜的正道一天天消亡,而那些佞谄小人,正如屈原所说,像油脂那样光滑,像熟皮那样柔软。面对佞谄之风,朝廷命官以怠缓随和处之,读书儒生以随俗浮沉对待,他们之所以无动于衷,只是为了想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。他们不知道,如果循行纵容主张,必将使举国之民皆变成谄媚小人,这样,他们自身以及国家都会不存在了。

 

  顾炎武认为,礼义廉耻是治国的大纲,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。他对“行己有耻”的廉耻观有积极的解释,他在《与友人论学书》与《日知录•廉耻》中都阐述了这种思想,他认为:做人首先要知廉耻,“耻”就是不以自己破衣粗饭为“耻”,而是以别人不能受己恩惠为“耻”。“行己有耻”就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,以使自己能够知道什么是羞耻。顾炎武把“德”的核心看作是耻,“知耻”,就应修德养才,去除私欲,如果有才无德,则缺少立人起码的“根基”,所以只有德才兼备,以身许国才能为天下百姓谋利益。顾炎武还把礼义廉耻看作立人治国大纲,认为它关系着国家危亡。即便是一般百姓,如果说他们不知廉俭羞耻而为所欲为,也会祸乱败亡,更何况身为国家大臣无所不为、无所不取,怎能不导致国家大乱呢?所以“耻”是礼义廉耻四者之中最为重要的。一个人之所以不清廉,乃至于违反礼义,做出种种不合乎道德的事情,原因在于不知羞耻。为官者不知廉耻,就会使国家蒙受灾难和耻辱。



来自:中国文化廉政集萃


版权所有:澳门正版传真承办:澳门正版传真
地址: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:475000 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2001764号-1


技术支持:澳门正版传真